其他标语

新课标语文二上:《看雪》教学设计与反思

本文已影响 2.54W人 

 【教学准备】

新课标语文二上:《看雪》教学设计与反思

1.学生预习课文,划出生字。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。

2.课件准备:北国雪景风光及音乐片段。

3.生字词卡片,课文朗读录音带,中国地图。

  【教学过程】

 第一课时

  一、复习导入

1.大家还记得“识字3”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?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?

2.谈话:是啊,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,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。可是由于各种原因,直到今天,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,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。今天,我们学了《看雪》这篇课文,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。

 二、初读课文,学习生字

1.自读课文,划出生字,借助拼音读准字音。

2.小组内自查:注意读准翘舌音“省、橱、指、仗”和前鼻音“毯、银”。

3.课件出示“我会读”:

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

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

学生自由读、齐读、指名读。

4.借助游戏,巩固识字。

(1)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。

(2)自编短文巩固识字。

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,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。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。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。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,便指着这条项链,问营业员多少钱。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:“8000元,不讲价。”妈妈接过项链,觉得挺不错,就买下了。

[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。以上环节,采用多种方法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,不断地复现所学的词语,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认识生字,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。]

 三、看雪景,读课文

1.出示中国地图,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。读课文,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。

2.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。

3.自由畅谈: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,你想说些什么?

4.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,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,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,再读课文。

〔利用地图和多媒体课件,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,让学生观看北国冬日的雪景,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,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,从而更深地体会台湾小朋友对雪、对北京的向往之情。〕

四、指导写字

1.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“奇”。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,写时应注意什么。这时教师再边写边提示笔顺。学生在书上描一遍,临一遍,在本子上写两个字。

2.范写“指”字,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了解字形特点,再描红、临写。

3.其余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、书写。

  五、拓展活动

搜集台湾的有关资料,准备举行“台湾知识交流会”。

[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伸。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或图片,既培养学生收集、处理、运用信息的能力,又可以加深对台湾的了解。]

 第二课时

  一、复习检查

1.朗读课文,检查生字认读情况。

2.课件出示“我会读”中的生字,进一步巩固。

  二、朗读感悟

1.自读课文,提出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。在小组内交流解决,进行合作探究学习。

2.选择同学们共同关心的问题,引导大家读书、思考、讨论。教师也可提出重点问题让学生思考、讨论。如,课文最后一句话,老师为什么要“深情”地说?老师心里在想什么?

[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,让学生增强自信心。]

3.教师朗读课文,提示学生注意朗读中表达的感情。

4.自由读: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的伙伴听。

5.展示读:把自己喜欢的片段读给大家听,说说喜欢的原因。

6.分小组读,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意思。教师在各小组巡视,适时点拨,帮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,台湾的孩子们对到北京看雪的向往。

7.分角色朗读第3-11自然段,着重指导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,体会出“孩子们争着问”的急切心情和老师对故乡怀念的感情。

8.配乐朗读。

〔阅读教学应有层次性、目的性。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,层层推进,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。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读书、乐于读书。在轻松愉快的阅读实践中,自悟自得,获得情感的体验。〕

  三、完成课后“我会连”的练习

  四、拓展活动

1.展示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台湾的资料,贴在教室的墙壁上,学生在教室中自由阅读,进一步加深对台湾的了解。

2.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,邀请他们到我们的学校来做客。

  《看雪》教学反思

教学完此课,回顾整个教学过程,从设计到上课,应该说是按着自己的流程进行的,但仍有一些不当之处,通过与闫老师和同事们的交流,我顿时明白了很多。

一、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

为了让这节课的教学落实到“写”上,我设计了抓住第九自然段中的两句话进行,让学生了解到本段是从写景和人物活动两方面来写的,感悟其语言的优美。接下来进行了仿写训练,因为在集体备课时,我与同事们交流时发现,如果只让学生进行换词训练,觉得难度太大,就放弃了。我就范读了一段,让学生进行了练笔。结果,发现在课堂上,学生写的也并不理想。

在评课时,与闫老师交流了这个问题,闫老师说到,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,让学生自己换词进行仿说,这样才能让全班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。听闫老师这么一说,我有点半信半疑,但还是在第四节的练习课上,让学生试了试。结果,学生真能创造了奇迹,学生说出把“雪毯”换出“金毯”,把“银装”换成“黄装”。这时,我就想,有时是我们老师太不相信学生了,太低估学生的能力了。有时,需要我们老师放一放手,那样我们的课堂就会呈现出别样的精彩。

二、“凡学必习”要有目的

中式教育倡导要“凡学必习”。以往,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,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学习新的,却忘记了“习旧”。如今,我们为孩子补上了“习旧”一课,无论是习生字,还是习课文,在每位老师的每节课上都能看到。但不足之处在于,“习”的目的性不够明确,比如我在让学生“习”《秋天到》《识字1》《秋天的图画》《秋天》等课文时,仅仅想到了要让学生温故所学的知识,并没有想到要结合接下来的仿说。看来,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有目的性,“习”也不例外。

总之,在整节课上一些问题的处理不能游刃有余,显得生硬,失去分寸。但我坚信,有名师的指点,有同行们的建议,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变得更有效,更轻松。

上一篇 下一篇

猜你喜欢

热点阅读

最新文章